首页

鹿鸣夫妻主

时间:2025-05-25 03:06:45 作者:艺术快闪亮相万寿寺 北京艺术博物馆开展文化雅集 浏览量:49125

  这一次讲出盈利故事。

  时隔两年,喜马拉雅再度赴港IPO。据港交所官网,喜马拉雅于4月12日更新招股书,高盛、摩根士丹利、中金为联席保荐人。

  这已是喜马拉雅第四次冲击IPO。最早在2021年5月,喜马拉雅意图在纳斯达克上市,4个月后撤回了美股IPO申请;同年9月,其于港交所重新提交IPO申请, 6个月后招股书失效。最近一次在2022年3月,喜马拉雅在港交所更新招股书,目前也已显示失效。

  这一次,在业绩指标上,喜马拉雅开始讲出盈利的故事。招股书显示,2023年喜马拉雅收入61.6亿元,由亏损转向盈利,其年内收益约37.36亿元,经调整收益为2.24亿元。

  香颂资本创始人沈萌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除了第一次去美股是受到中概股因素影响外,其余几次喜马拉雅在港股IPO受挫,核心还是在于港股相对低迷,既不能给喜马拉雅预期的估值,流动性或许也难以令人满意。

  “这几年港股市场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哪怕喜马拉雅的业绩已经改善,所以喜马拉雅再次申请港股上市,可能是其投资者已经无法继续等待。”沈萌提及,喜马拉雅投资者不少,退出需求也会增加。

  成立逾十年,喜马拉雅历经多轮融资,其背后不乏腾讯、小米、阅文、泛大西洋投资、创世伙伴资本等知名投资者。IPO前,兴旺投资持有喜马拉雅10.72%的股份,为最大外部投资方,其次是挚信资本。

  转向盈利

  2023年,是喜马拉雅成立十年来首次实现年度调整后的盈利。

  此次更新的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喜马拉雅的营收分别为58.6亿元,60.6亿元和61.6亿元,增长放缓,同期净利润分别约为-51.06亿元、37亿元、37.36亿元;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7.18亿元、-2.96亿元及2.24亿元,开始正向盈利。

  在盈利前,2019年至2021年,喜马拉雅年内亏损逐年增长,分别从19.25亿元、28.82亿元增至51.06亿元,经调整年内亏损则分别为7.49亿元、5.39亿元、7.59亿元,三年累计净亏损超20亿元。

  2022年,沈萌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曾表示,对于喜马拉雅来说,现阶段还是处于策略性亏损期,以不断投入换取更多份额更大规模和更强的用户粘性,一旦这些优势巩固,在此基础上进行变现就会顺理成章。

  在2022年的8月,喜马拉雅创始人兼CEO余建军曾在内部员工大会上表示,要在2022 年第四季度实现单季盈利,扭转长期亏损局面,并将在2023年实现全年盈利,5年后,实现年收入200亿元、盈利40亿元。

  目前来看余建军定下的目标正在一一完成。2023年初,第一财经记者获悉,余建军在公司年会透露,喜马拉雅于2022年第四季度首次实现单季度千万级的盈利,这也是喜马拉雅创业十年来首次实现盈利。

  余建军在年会上提到,盈利得益于公司在三个方向的努力,一是战略与组织清晰度不断提升,其次是坚持以创造用户价值为导向的长期主义,另外降本增效、打造可持续盈利能力也是一方面原因。

  对于2023年盈利能力有所提高,喜马拉雅在招股书中表示主要是由于用户群扩大、变现能力增强以及成本结构优化带来的毛利率改善和经营效率提升。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2023年,喜马拉雅的平均月活跃用户达到3.03亿,包括 1.33亿移动端平均月活跃用户和1.70亿通过物联网及其他第三方平台收听喜马拉雅音频内容的平均月活跃用户。喜马拉雅移动端主应用程序平均月活跃用户在中国在线音频应用程序中排名第一。以2023年在线音频收入计,喜马拉雅在中国在线音频行业的市场份额为25%。

  从亏损转向盈利的另一面是降本增效。2021年至2023年,喜马拉雅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总收入的百分比连续下降,2021年为44.9%,2022年降为34.9%,2023年为33.6%。研发开支占总收入的百分比由2021年的17.5%下降至2022年的15.4%,并进一步下降至2023年的15.1%,2023年其研发开支约为9.3亿元。

  此外,撇除股份支付费用的行政开支(主要包括雇员福利)占总收入的百分比由2021年的10.7%下降至2022年的9.2%及2023年的7%。

  在降本的同时,喜马拉雅营收增长在放缓,2021年至2023年,喜马拉雅收入增长率由43.7%降至3.5%和1.7%。

  值得一提的是,在招股书中,喜马拉雅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在提升经营效率方面发挥了作用。一方面,AI可以提升内容分发的准确性及效率,其次AI能够实现内容自动审核,喜马拉雅表示AI赋能的自动内容过滤的覆盖率由2022年的平均25.7%增加至2023年的平均41.8%。此外,平台AI驱动的聊天机器人可以为用户提供智能客户服务,2023年,喜马拉雅平台88.7%的用户咨询由AI驱动的客户服务聊天机器人处理及解決。

  此外,在最新的AI技术上,喜马拉雅研发了“珠峰音频AI模型”,也推出了AI驱动的有声读物制作和播客制作。喜马拉雅提到,AI可贯穿着有声读物的预录制、录制、后期等全过程,相比于人工创作过程的时间,AI的创作时间提效超过50倍;而由AI制作人有限参与的AI精制作,相比于人工创作提效超过3倍。截至2023年12月31日,喜马拉雅平台AIGC内容2.4亿分钟,占其音频内容的6.6%。

  一半收入靠订阅

  拆分喜马拉雅的营收来源,付费订阅、广告、直播以及其他创新产品及服务是四大支柱,2023年收入分别为31.89亿元、14.23亿元、11.3亿元和4.18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51.7%、23.1%、18.4%、6.8%。

  付费订阅服务是喜马拉雅主要的营收来源,包括会员订阅及付费点播收听服务,从2021年至2023年营收占比都在50%以上。

  来源于广告的收入是喜马拉雅收入的第二大来源。过去三年,广告收入在总收入的占比分别为25.4%、24.2%及23.1%。

  喜马拉雅直播服务的收入主要来源于销售消耗性虚拟礼物及物品。2021年、2022年及2023年,这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7.1%、19.1% 及18.4%。

  近两年,喜马拉雅还探索了创新业务。于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喜马拉雅其他创新产品及服务产生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4%、5.9%及6.8%。这部分收入指的是来源于其他各种渠道的收入,包括销售自行研发的物联网设备、IP衍生文创产品、定制音频服务、电子商务及音频转文字(将受欢迎的音频专辑转换为出版书籍)。

  值得一提的是,播客赛道正在成为喜马拉雅近两年的发力重点。在去年10月的一场会议上,喜马拉雅高级副总裁秦雷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播客成为公司增长最快的一个赛道。

  “去年我们还不能说播客是第二大赛道,但今年播客已经是继有声故事后的最大赛道了,”秦雷表示,喜马拉雅目前播客单日播放用户近600万,“我们相信三年后播客会成为喜马拉雅第一大赛道。”

  站在投资人的角度,高樟资本创始人范卫锋认为,播客将会给喜马拉雅带来年轻化的用户,同时也是一个增长点。

  不过,对于播客的商业模式彼时喜马拉雅还未有计划。“因为播客整体还是一个偏新生的东西,我们不敢说播客商业模式未来会一定走哪一块,但目前我们希望构建一个相对混合的生态,我们希望提供一些能力,最后看播客主能在哪一块生根发芽,更多是一种生态的逻辑。”

  秦雷表示,内部并没有把播客商业化作为第一目标,“它排在用户的发展后,这个事情还属于一个相对偏早期的生态,一旦过早去商业化,反而会起到不好的效果。”对于播客所带来的收入贡献,此次招股书也并未单独提及。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喜马拉雅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17亿元。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方呼吁安理会所有成员支持巴勒斯坦加入联合国

中国文化书院是由我国著名学者梁漱溟、冯友兰、张岱年、季羡林、任继愈、朱伯昆、汤一介、庞朴等共同发起,由相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文化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相关学者、研究人员自愿结成的全国性、专业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创建于198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影响较大的中国文化民间学术团体。

浙江衢州成立生态融治中心 跨省协同守护绿水青山

秋风起,菊暗香,策划一场诗和远方,背上随意打点的行装。不一定山高路远,但一定不要拥挤的打卡点,晚看明月挂柳湾,日有山色镜中观。古镇村落,袅袅炊烟。心中有闲,山水无边。不想透过大量的人群去窥探少量的景色,只想绕开人山人海,看日出霞落。这个假期,再来通过数据看看出游者的热门选择。

“京港研发加速中心”揭牌 促两地协同创新发展

2月21日,中新经纬以客户身份拨打邮政银行客服电话,客服人员确认了上述内容,称“如果是年初调整的客户,登录手机银行贷款页面,会自动弹窗出来,之后客户就可以进行操作,如果没有弹窗可能是不符合条件。”

(两会速递)全国人大代表赵治海:建议推动与非洲国家共建杂交谷子联合实验室

7月9日,在黄河中游碛口至禹门口河段,挖掘机挥舞铁臂,导流洞支洞掘进施工,黄河干流控制性骨干工程——古贤水利枢纽工程正式进入建设阶段。作为“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之一,古贤工程建成后,将充分发挥防洪减淤、供水灌溉、发电降碳、生态保护等综合效益。

决胜局完成大逆转 “凡尘组合”用泪水迎接胜利

耶路撒冷邮报》称,与纳斯鲁拉相似的外貌和家庭背景,都对萨菲丁成为该组织的领导人有利。纳斯鲁拉此前有意栽培萨菲丁,在不同的委员会中为萨菲丁量身定制职位,以令他有机会接受历练。萨菲丁经常参与各类集会,公开发表演讲。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